close


收到! 郭奕伶-商業周利 1168期



 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webarticle.php?id=39809





  



    這個現象,我私下觀察了許久,很想發現例外,但結論是,絕少例外。



每次我發出E-MAIL、或簡訊時,會主動回覆『收到』者,其績效與同能力者相比,幾乎更勝一籌。



    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,但在組織裡,尤其是我所處的傳播業,溝通,是一切的核心。『收到』,代表「在乎」,在乎自己、在乎別人,因此能與夥伴產生有效的溝通,與顧客(讀者)談到心崁。






    這,是一種不需要商量的必要習慣,向夥伴確認自己『收到』,或者,確認對方真的『收到』。



    我觀察,將此習慣內化的工作者,其一切動作,自然會良性的環環相扣,從作品的企畫、製作、到包裝,他們總會反覆的確認受眾的需求,進而將自己欲表達的材料層層篩率、精鍊,作品自然字字鏗鏘。反之,未把受眾擺心中者,作品就容易雜亂無草、囫圇吞棗。



在乎,正是溝通力的精髓。尤其台灣正加速全球化,兩岸新局正展開,新市場、新客戶、新產品接踵而來,一樣都是有實力者,如果因為無法引發別人的深度共鳴,而拜在最後一哩,多麼可惜?



   



    儘管溝通力常長被拆解成一大堆技術,但這些技術的背後,其實只有兩個要點:



一、對自己坦白。每個人都有優缺點,當你學會用最真的自己面對別人,不怕難堪,不需武裝,這樣的自在,通常可以在第一秒取得別人的信任;溝通,也就成功了一半。



二、在乎對方。如果不在乎對方,任何的包裝都事半功倍。因為,心,總會透過無形的肢體語言、空氣的隙縫,悄悄的流轉出去。而唯有人們感受到自己被理解,才願意進一步接納、並理解我們。如同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說:「我們溝通有多好,不是決定於我們説得多好,而是別人懂了多少」



    



    上述兩點,可以是一念之間的轉變,但平凡如我們,多半透過持續的練習。藉由練習,強化我們的自信,進而聽懂別人。



   



    倘若,連賈伯斯都得用兩個整天的時間,來排練五分鐘的產品發表會;當思科執行長錢伯斯都必須為二十分鐘的簡報,花費二十七小時的演練;我們又怎能希望自己瞬間變成溝通天才呢?






    收到』!從這個簡單的小動作開始,讓我們練習讓自己,也讓別人真正的收到吧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